英语口碑问答:分享在线英语一对一外教哪个好真实评价,让更多人知道学英语有哪些培训机构是比较好的,哪家培训机构更好!

英语在线一对一项目未能恢复

英语培训 admin 评论



18年1月来到现在的公司做高中英语的线上一对一项目,主要负责教研和老师的后台开发。据同组同事介绍,项目从17日开始开发,人力投入如下:6个开发人员,3个产品,1个测试人员,1个UI,3个教研,1个教务,1个销售。 整个项目的产品线如下: 中学英语app:供学


18年1月来到现在的公司做高中英语的线上一对一项目,主要负责教研和老师的后台开发。据同组同事介绍,项目从17日开始开发,人力投入如下:6个开发人员,3个产品,1个测试人员,1个UI,3个教研,1个教务,1个销售。

整个项目的产品线如下:

中学英语app:供学生使用;教师端小程序(微信):供招聘教师在微信上布置作业;家长端小程序(微信):供家长查看学生学习情况;教学和研究背景:供公司内部教学和研究人员使用;教育背景:用于教育招聘和管理教师;教师背景:招聘教师使用;三方直播平台:供师生上课使用;线上一对一官网:用于宣传。当时的总体想法是:

教研润色一切内容;招聘教育管理兼职教师;培训兼职教师的教学和研究;销售招生;教师利用为教学和研究准备的内容进行教学;老师完成作业后,写好课后反馈,布置作业;学生完成作业;课后家长收到反馈和作业;结合产品线和整体思路,总结如下:

教研打磨内容,将内容输入教研端。主要内容包括:教案、题库、培训视频;招聘教育管理方面的教师,并将信息更新到教育管理背景。教育背景主要包括:权限、教师信息、学生信息、销售信息,其实就是CRM系统;老师入职后,通过老师后台查看他的工资、课表、学生、班级情况,当然还有教案、题库、培训视频;销售招生,将信息更新到学历背景,将已经签单的学生分配给老师;教师通过教师后台查看教案、培训视频,通过三方直播平台授课,通过教师后台布置作业,填写课程反馈;老师通过老师端的小程序布置背单词的作业;学生通过中学英语app完成作业;家长通过家长端小程序查看课程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。

项目失败的原因

现在回想起来,除了背单词需要老师这边一个小程序来安排这个奇怪的逻辑,整个过程都是行得通的(后来确实运行了一两个月)。那为什么这个项目死了?

我后来想了想,主要有四个原因:

线上一对一很难得到教训,不是大玩家就忍不住消费;公司自身用户群与一对一用户群不匹配;项目刚开始的时候,太重了,开始之前就想做到完美;准备的时间太多了,但是教师的招聘培训和学生的招聘都放在了最后。其中,第一点属于外部原因,第二、三、四点属于内部原因。

第一点:上课很难,费用也很高

在线教育行业,一对一仍处于整体亏损状态。因为单价高,签约率低,营销成本特别重。一对一想要获得用户,首先要品牌化,让别人知道。然而,如果你想创立一个品牌,你只能投资。拿到钱之后,用户就会去听。这时候,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。学生们听了试镜,但家长们付钱了。有时候学生愿意,但是家长太贵,最后还是不了了之。

以健身行业的个人培训为例,也是一对一的,但个人培训本身是业务员,用户是付款人。而且一对一,先打销售电话,然后学生承诺试听,试听后家长决定是否付费。前者是二级过程,后者是四级过程,其转化率可想而知。

除了转型过程本身的复杂性,头部玩家还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做广告,占据我们

关于这个,我刚来公司的时候和老板聊过。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背单词app,自己的用户群体偏大学生。虽然有高中组,但是不多。也就是说,试图从工具产品(如猿人辅导和作业帮助)中转移水分有两个问题:

但场景不对,背单词和教学是生意的两个概念,迁移成本很高;因为用户群体不匹配,高中用户本身没有太多基础。如果他们改用一对一,就相当于零基础,没有任何优势。另外,由于人力有限,一旦重心转移到一对一,原有的app会被忽略,但后者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。一对一项目既不能依赖原应用的力量,也不能通过一对一反馈原应用。相反,由于自身人力的限制,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。

当然,最后,我刚进公司以来,还没有和老板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关系和认可,也没有听这两点,更不用说当初招聘我是做一对一的…

第三点:项目初期太重

项目初期,在效益和成本确定之前,先做了一个app、一个官网、两个小程序、三个后台。如果以下项目失败,所有涉及的成本都将被浪费。大玩家当然可以这样玩,毕竟还有其他业务。但是,小玩家这样玩,就是赌博。其实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,比如mvp原则,就是先造一辆自行车,然后再跑。

另外,除了成本投入,还有时间投入。战场非常激烈,如果你进入的比较晚,成本会比较高。一次做七个产品,跨越一年多,意味着一年完全浪费。与此同时,同一条赛道上的球员正冲进体育场。本来是个叛逆类的,需要在初期准备好所有的武器,甚至是获胜后的大旗。在最终胜利之前,这些都是累赘。

第四:准备时间太长

如果整个项目的周期用10表示,那么准备工作一直进行到8。准备什么?教学计划、培训视频、课堂ppt模板和特色内容。这里有一个小细节:我们甚至考虑到内容的版权,以及老师可以在线编辑ppt的功能,所以我们甚至要申请备案,开发一个在线编辑ppt的平台。现在想想,这些都是细想。放入整个业务流程,但才刚刚开始。

由于k12的特殊周期性,学生们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很快就会放假。于是我开始急着招老师,急着找销售,急着吸引学生,急着想词,急着叫试听。而这些步骤,只占了最后2个。但事实上,我们之前做的是学生最后接触到的事情。

如何优化?

现在,回顾以上操作,如果可以重新开始,大概有以下几点可以优化:

最低工资:根本不要走一对一的路线

我一直奉行的原则是,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网络效应。说白了,一对一只是降低了线下场地的成本,然后借用兼职人员来降低人工成本,节省了家长和学生的时间成本。

但本质上没有网络效应。想要盈利,只能靠高净值。说白了就是利用中国的教育焦虑赚中产以上的钱。有时候,和大学生的兼职家教没什么区别。都是一个组的,但是都有专业的团队训练,都是炒同一个菜。这不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初衷。

况且一对一太难了。现场教育能否替代,家长是否接受这种模式,都需要一群先烈来寻找出路。拓荒者生出大玩家,但死得更多。像我们这样的中小玩家,不玩了。

先跑

不管任何项目,如果你想在后期形成优势,你肯定会做得更多。无论轻资产打击有多大,局限性都太大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在项目开始时就应该生产重型装甲。其实我们之前做的七个产品都可以砍掉。教案和培训视频可以存储在云盘上,可以设置权限。题库可以是pdf格式,每个老师一个,每个学生一个。如果这样不方便,会直接打印在纸上,快递给老师和学生。

至于人事管理,excel可以处理。与老师的沟通是通过点对点的微信群来完成的。使用现有工具可以简化上述所有步骤。只要保证教案、师资和选题质量没有问题。

甚至可以简化为,我们自己准备的教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,因为招聘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,没有一个用我们准备的内容,当然也没有一个用我们的产品布置作业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标准化没有必要,而是时机不对。老师和平台也是游戏玩家。只有平台发展起来,才能掌握领先的力量。

先找到学生

在一对一项目中,最重要的是先有买家,然后提供货源。稍微偷一点JIT的概念,一对一生产没有库存。说白了就是一手招老师,一手负责教学生。老师有学生,给学生发工资;另一方面招生,家长出钱,老师领工资。平台作为中介的存在。

这样慢慢成长,然后寻求标准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。

那怎么招生呢?

被迫高,985,清北,常春藤名校;服务更好,但不要看起来像传销。教育不是服务行业,必须有自己的特长。

最后的

在这一点上,其实很无聊,毕竟产品是要给社会提供价值的。即使贯穿始终,产品也不会给学生带来新的价值和新的收益。(当然,这可能会被砍死,毕竟商业模式是首选)

但说实话,学生如何与老师联系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。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如何与知识联系,如何接受和理解知识,如何应用和检验知识。教师只是知识的载体、咀嚼者和过滤者之一。

未来努力的目标将是以提供新价值为出发点,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商业模式。当然,以目前的渣量水平,我们还是要努力~

#专栏作家#

一位倡导终身学习的互联网斜杠青年,擅长将学术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,专注于新媒体、游戏的运营策划。当然偶尔也会在网上写一些时事评论。

标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。

喜欢 (0) or 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表情

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
网友最新评论